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冶钢改革历经风雨,牵动人心,数任省委书记曾在这里挂点。
2004年11月9日,经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批准,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收购冶钢集团钢铁板块资产,组建新冶钢。
百年冶钢,古老而年轻,传统而现代。今天,走进新冶钢,厂区依然整洁,钢水照样奔流。一个传统国有企业与现代国际性外商企业在这里顺利实现了融合。
中信泰富入主冶钢不过2年,带给人们的却是一片惊喜:新冶钢踏上了一条个性化、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去年,虽然公司产钢总产量比改制前只增加13万吨,出售的收益却增加12.8亿元。实现利税9.7亿元,比历史最好年份翻了一番;外贸出口创汇7400万美元,成为全省排名第二的大户。今年元月至8月份,公司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9%。
新的产权制度,新的治厂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与国际市场同步的经营销售的策略,以回报股东、员工和社会为核心的发展目标,以循环节约为宗旨的技改思路,这一切,都显示出一个有着百年传统的大型钢铁企业的现代走向。
西塞山麓是闻名遐迩的古战场,这里曾上演过“千年铁索沉江底”的悲凉史话。就在西塞山的身旁,雄踞着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现代化钢铁企业——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
她是古老的,1890年,清代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被誉为“中国钢铁摇篮”;她还很年轻,她是经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共同批准,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于2004年11月9日收购冶钢钢铁板块资产而组建的外商投资企业。
新冶钢经历着市场涅槃,沐浴着改革的风雨,如一只羽翼渐丰的大鹏,正在舒筋活络,振翅冲天!
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大公司,中信泰富带给冶钢人的第一个强烈信号便是:突出市场营销的龙头地位,实现企业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
一位老员工和记者说,过去社会上有人诙谐地称大冶特钢为“大爷”特钢。因为,那时的冶钢是一个生产型企业,重生产、轻销售,120多名销售人员成天坐在办公的地方里卖产品。产品卖出去,常常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对同行价格也很少过问。
新冶钢成立之初,产成品库存22万吨,整个企业几乎被库存压得快转不动了。出任新冶钢总经理的邵鹏星果断提出:销售以市场为中心,生产以销售为中心,顺应市场、把握市场、超越市场,让销售龙头舞起来。
新冶钢一改过去单纯依赖经销商的做法,而组建自己的经营销售团队,将产品买卖变成与客户的技术交流。由100多名营销、生产和科研技术人员组成的服务小组,“拉网式”走访全国各地新客户和老客户,就选材、加工、成型工艺、热处理工艺等多方位提供技术服务。实行差异化服务和差异化销售,降低了用户的综合采购成本,增强了与同行竞争的优势。而直接来自客户的宝贵信息,又变成了开发新产品的依据,也成了开发新客户的利器。到今年8月底,新冶钢产品直供率由原来的不到30%上升到70%。一大批丢失的市场重新收回。
在新冶钢,销售系统每天召开一次信息反馈会,对当天任务完成情况做检查,对各销售分公司业务人员回传的市场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及时上报公司有关部门。依据市场变化,对第二天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布置,形成市场与销售、销售人员与公司决策层之间信息快速反应机制。
新冶钢的“三预会”也别具一格。这个每10天一次的“诸葛亮”会,对国际国内特钢市场进行预测,对自身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销售价格进行预算,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每个环节的成本进行预控。今年,新冶钢的销售指标月月都在预测之内,上下误差没有超过10%。如果当月预测销售目标是15万吨,但实际是20万吨,不会令人高兴,他们要的是精确,要的是走在市场的前面。
销售部经理刘文学说,我们的营销理念是坚持打造产、供、销一条龙的绿色通道和创建计算机显示终端的价值。首先,依据市场的信息动态,迅速决策,与市场直接接轨。其次,我们不仅清楚自己的客户,还和客户一起开发新的下线客户,建立共同的供应链。
他们瞄准国际高端客户,挑战全球极限,开展一系列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抢占市场制高点。其行动之快,令人惊讶。
仅一年多的时间内,该公司生产的船舶用钢,已通过美国ABS船级社、英国LR船级社、挪威BV船级社、法国DNV船级社等国际权威认证,无缝钢管已通过德国TUV认证,汽车齿轮钢正在通过美国伊顿公司认证。主流产品轴承钢、弹簧钢和齿轮钢均通过国家产品质量论证。
此外,还通过了世界环保体系认证、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国际汽车行动组织质量体系认证。目前又启动了美国石油学会API认证,为油井用钢通向国际市场铺平道路。“对于一个立志走向世界市场的企业来说,每一个认证都是一次严格的考试和全面的提升。”大冶特钢股份公司主管市场营销的副总经理王社教说。
一个个认证,成为新冶钢敲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今年4月份通过的欧盟指令性UNMARK和AD-W4认证,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7月份比6月份增长20%。
去年,新冶钢出口创汇7400万美元,一跃成为全省仅次于武钢集团的第二大出口创汇企业。今年上半年完成出口创汇5400万美元,全年创汇过亿美元指日可待。
今年头8个月,该公司产销率超过100%。目前,机械用钢,已销往世界工程机械制造业最权威的美国卡特比勒公司和日本小松公司;油井用钢,已被国际知名油井机械制造企业美国格兰特公司运用;汽车用钢,已被国际知名汽车制造企业法国神龙公司及日本丰田、本田公司运用。齿轮用钢、弹簧用钢销量位居全国第二位,铁路用滚动体轴承用钢独占市场鳌头。
冶钢有过辉煌,曾经排中国十大特钢第一位。上世纪60年代初,在全国第一个开发出军用飞机大梁、起落架用材,高温合金钢占全国1/3,轴承钢第一块全国金牌。然而,冶钢这个耄字老人面对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备感心力交瘁。
新冶钢成立之初,恰逢黄石市召开一年一度的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大会,新冶钢负责人同市领导一起兴致勃勃参加科技成果展,偌大一个展厅难觅冶钢一个奖项。好不容易在一个角落找到一个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最后一打听,还是一位科学技术人员悄悄在外自费打印一份资料,送去参评的。
改制前夕,全球著名的特钢企业美国铁姆肯公司、日本山阳公司来人,对冶钢“人、机、料、法、环”五项指标打分,居然没有一项合格。
市场环境更是严峻。外部市场面临产能过剩,同行竞争频频升级;内部面临着特钢不特、优钢不优,产成品库存居高不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减弱,能耗居高等诸多困难。
面对国家对钢铁等高能耗企业产能过剩的调整,新冶钢既要让马少吃草,还要让马膘肥体壮跑得快,怎么办?唯有吃“科技之草”。2005年以来,该公司围绕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工艺路线、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扩大优势品种及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组织科技管理人员开展“填平补齐”技术改造。钢铁料攻关、高炉利用系数攻关、成材率攻关等八大项目的科技攻关组,以及轴承钢、齿轮钢、钢管钢等七大品种的结构调整组同时成立,全面出击,擂响了新冶钢由过去的规模扩张转而向品种、质量要效益的鼓点。
新冶钢踏上了一条“以技术换资源,以调整换增长”的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新路。当年,各项攻关和品种调整初战告捷。“八大项目”攻关为企业减少相关成本消耗5.13亿元,直接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1.5亿元。“七大品种”攻关则大大加速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攻关品种占公司总产量的60%以上。
电渣钢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原来是由电炉钢水浇注成钢锭,接着进行粗轧开坯,继而电渣重熔,最后成材;改进工艺后,直接将电炉钢水浇注成铸棒,省去了钢锭退火、开坯环节,冶炼成本大幅度降低。
东钢厂区有4台电炉,而精炼炉只有2台,从电炉出来的铁水精炼时间不足,影响产品质量稳定。去年技改时新增一台精炼炉、一台真空炉及液面自动控制装置、结晶器电磁搅拌等设备,尽管生产规模只是稍有提高,但产品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
技术部部长陈长西自豪地说:东钢厂区要是不进行技术改造和品种结构调整,继续生产传统普钢,遇上去年以来整个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的走势,早已关门停产了。而现在的东钢一举扭转了即将亏损的局面,成为公司效益增长点。
去年以来,新冶钢共拿出5亿元资金进行了48项技术改造。通过改造,主体技术装备的水平极大的提升,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显著地增强。到今年5月,东钢区的产品实现了从“优钢”向“特钢”的历史性跨越,而冶钢区的产品实现了向“差异化、高端化”的战略转移。
走进新冶钢车间,你会惊奇地看到许多“第一”:国际最先进、中国第一台高精度小数点轧机,中国最大的合金钢方坯连铸机,中国最先进的合金钢真空处理炉,中国最大的合金钢棒材连轧机,中国最大的合金钢盘卷生产线,中国最先进的控轧控冷生产线,中国精度最高、管壁最厚的无缝钢管。特级钢全国只有两家生产,新冶钢居其一;铁路轴承钢,新冶钢则是全国唯一生产企业。
注入了更高科技含金量的产品,价值倍增。去年,公司产量虽只比上年增加13万吨,效益却增加12.8亿元。在国际市场钢材普遍降低的情况下,该公司每吨钢价格却增加300元,全年实现利税9.7亿多元。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财富。”在新冶钢,这决非只是一句口号。他们把以人为本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人头上,植入公司发展的基因,点燃了员工激情,焕发出无穷的能量。
新冶钢“把企业当学校办”。企业成立两年,年初1号文件都是针对员工培训下发的,每年投入300多万元对员工实施全方位培训。培训分两个层次,仅去年公司一级培训25项,二级培训300多项,培训人数近2万人次。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办EMPA培训班,到今年上半年,48名学员已毕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办提升班,近30名技术管理人员正在实施“本升硕”的人才整体提升计划。与此同时,该公司敞开大门,对外网罗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仅去年引进各类专家100多人,招进大学毕业生150人。此外,他们还把冶钢多年退下来的老专家请了回来,与钢铁打了一辈子交道的36名技术能手、行家里手重返岗位,帮带新人。
为所有员工搭建发展的平台。该公司成立“三条通道”,让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一线生产工人在各自岗位上都有为、有位、有出路。技术人员干得好,从技术职称的通道晋升;管理人员成绩突出,从行政级别的通道晋级;普通工人表现优秀,一样能评等晋级。三个通道,待遇打通,以实绩论英雄。比如,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首席技师可享受公司副总经理待遇。
人力资源部部长范小林说,给每个人一个上升的空间和相应的待遇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充分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和首创精神,以科学态度客观对待员工技术改造、工艺创新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可以激发人的最大潜能。去年公司一次性拿出60万元奖励科技攻关和品种调整中做出贡献的有功之臣。今年再拿出120万元作为科学技术人员奖励。
围绕“人”来做事,让工会副主席刘亚平成了个大忙人。公司每年一次免费给员工体检,确保工人的休息时间,一个不少地为员工办理社保统筹,每年按10%左右为员工增加收入,这一切都让刘亚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他说,公司时刻把员工放在心上,自己手上就总有做不完的事。
去年,工会在全公司开展“我为新冶钢发展献一计”活动,动员广大职工围绕安全、质量、小改小革等献计献策,很快就收到合理化建议2062条,创效益3659万元。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工会针对公司面临的严峻市场形势,主动在全体职工中开展“降本、保质、增效”立功竞赛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公司有60多项经济指标刷新历史纪录。到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共有29项47个经济指标跨入全国同行业前5名,其中第一名12个,第二名14个。
改制后,新冶钢给员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员工发工作服。衣服美观清爽,有员工问总经理邵鹏星:为什么选择这么好的服装,很容易弄脏的。邵鹏星回答:就是要让我们的钢铁工人穿上洁净的服装,改变“粗大黑”的形象,从里到外提升员工的素质。
邵鹏星上任后有一句承诺:不会让一个新冶钢人下岗,除非他不学习,不能适应新冶钢的发展需要而主动离开。这个诺言至今未被打破。
记者采访公司普通员工,问他们现在工作的感受,不少人的回答是:紧张有序,严格和谐。一位在门岗执勤多年的经警介绍说,过去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要求不可谓不严,可门岗经常发生争执纠纷。现在,没用大棒了,争执纠纷反而少了。
新冶钢融合先进文化理念,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把大量的功夫下在了与职工思想的沟通和员工素质的提升上。
总经理邵鹏星经常下到基层与职工促膝谈心,零距离接触。他还坚持每月一次形势报告会,向职工介绍厂情及经营生产现状、症结及攻关目标。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推行党员红旗岗,以表率的作用教育每个员工自觉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管理,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新冶钢的管理文化实际就是“炼人工程”。公司企业管理部部长丁华深有感触地说,用大棒管人,让他只能这样干,不能那样干,是管不出成绩的。只有人的素质提升了,工作变成了生命的需要,一切才会上一个层次。
冶钢历经百年积累,人文功底是厚重的,尤其是产业工人对特钢的理解,对技术的积淀。这些无形的种子,只要浇点水就会迅速发芽。
今天,新冶钢立下目标:向低资源消耗、高技术含量、符合环保要求的方面发展,走品种、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新冶钢成立不久的一个周日,公司CEO邵鹏星带着班子成员登上黄石西塞山,俯瞰厂区,只见烟雾缭绕,天空灰蒙蒙。
亲眼目睹的这一幕,深深刺疼了邵鹏星的心。他说,新冶钢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定要还黄石人民一片蓝天!
东钢区一炼钢厂的工业废气污染非常严重,周围的居民对此反应强烈。为此,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对除尘系统来进行改造。随之,废气实现达标排放,烟气排放浓度低于国家标准。
去年12月23日,东钢区一炼钢的除尘系统全部改造完毕。至此,东钢区彻底告别粉尘污染。
冶钢区的治污也在提速。一年多来,斥资4000多万元完成二炼铁电炉除尘改造等项目,投入金额为冶钢历史之最。四炼钢的除尘改造已经选定。整个治污工程不日将完工,届时,新冶钢的承诺将最终兑现。
同时,在新上项目中,严格按照环保要求,杜绝产生新的污染源。即将竣工的90万吨焦化项目,总投资7.5亿元,而地面除尘、污水处理等涉及环保方面的投入就达2.15亿元。
大冶特钢股份公司总经理钱刚说,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碧水蓝天、生态环保的新冶钢。
可别小看了这些管道,正是它们将水、气、油等输送到每个生产岗位,周而复始地循环利用。
目前,东钢区的水循环利用率达到了95.2%,每吨钢耗水3吨,耗水量之低为全国之最。通过循环利用,去年新冶钢新水用量减少185万吨。
循环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东钢区焦化厂新建成的30万吨焦炉,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煤气不仅满足了自身生产用气,而且还将多余的气供给黄石市煤气公司,年创收430多万元。而在煤气净化循环过程中回收的焦油、硫磺、粗苯、硫铵四项副产品,月创收270万元。
新冶钢每年产生固体废弃物120万吨,这中间还包括钢渣、水渣、冶炼产生的灰尘等。多少年来,这些废渣堆在厂区,竟形成了一座20多米高的小山。
如今,这些当年的废物却成了“宝”。新冶钢已与同处一城的华新水泥签下战略合作协议:从明年起,80%的高炉水渣全部卖给华新水泥;钢渣送到钢渣公司再利用;每年产生的4.5万吨除尘灰全部外销;每年产生3万吨的瓦斯灰,全部用于烧结原料及铁口出铁槽铺底。
公司能源环保部部长段殿勇介绍,新冶钢成立后,便提出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把它作为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一个主要抓手。
铁前生产能源消耗占整个公司能源消耗总量的70%。于是,公司确定以此为突破口,成立铁前成本攻关小组,通过提高风温、加大风量等措施,使铁前能源消耗水平大幅度的降低,入炉焦两年内下降两成,仅此一项一年便可减少成本1亿元。
技术节能在这里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一轧钢厂加热炉改造工程完工后,比传统炉窑节能近20%,且加热炉宽度增加,方坯加热长度由2米提高到6米,成材率提高1%,年创效益400多万元。
节能降耗,在新冶钢已经深入人心。大到生产设备,小到路灯照明,无不体现一种循环节约的理念。
段殿勇说,以前路灯换个灯泡,也得花钱请来消防吊车,一个台班需要600元。现在,装上节电器后,路灯的损坏率大幅度降低,节电率大幅提高。
为了缓解实现节能降耗资金投入紧缺的难题,新冶钢创造性提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已与4家大型合作伙伴洽谈了74个节能改造项目,通过“借鸡下蛋”,节约资金2000多万元。目前,一炼钢厂的电炉电耗降至每吨120千瓦时,为国内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