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界,问起谁的品质最好,几乎毫无迟疑地指向一个名字:旭格。当问起啥地方可以买到货真价实的旭格产品时,得到的回答则是三个字:凭运气。
旭格,立足德国、享誉欧洲、闻名世界,是门窗界的样板型企业,是系统门窗的创始者和推动者。在中国市场上,旭格却对零售基本处于撒手不管状态,导致零售终端店形象不统一,产品真假难辨,即使买到真正出自旭格的产品,由于生产厂商没有统一标准监控,品质和服务也大相径庭。
2020年7月初,北京商报记者将调查的触角伸向门窗这个消费风口,发现旭格只是门窗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管理混乱的一个缩影。门窗洋品牌,怎一个乱字了得!
“怎么才能买到正品旭格门窗?”2020年7月初,北京商报记者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走访京城主流卖场的旭格门窗专卖店,得到的答案竟然是三个字:凭运气。
旭格在京城的零售终端门店形象不一,店内陈设各异,样品各有不同。比如位于居然之家北四环商场的旭格专卖店,店面形象较好,门头简洁地明示着旭格的中文与德语,店内中心区域有一个洽谈吧台,柜子上摆放着“旭格中国优质零售合作伙伴”的证书,店内展示着各种系统门窗和折叠门,外侧还有一圈由门窗构成的廊形空间,摆放着休闲桌椅,空间通透,产品新颖,拿起遥控器能控制电动窗开合。同样销售旭格门窗的国门1号门店无论从形象气质,还是产品展示,都与居然之家北四环门店颇为不同,门头上的标识除了德语旭格以外,还打着“德国旭格门窗”字样,柜台左侧有一个类似洽谈区的小房间,另一半区域是产品展示空间,展示了折叠门和内开内倒窗等几款产品。
北京嘉信德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钊立军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之所以出现各种旭格专卖店形象不统一的情况,是因为经营者不同。“我们是国内第一家做旭格零售的,2002年在北四环居然之家开的第一家店,现在北京市场拥有5家门店,旭格在京其他零售门店价格都是以我们为参考标准,但各家折扣不同,我们在上海还开有两家旭格门店。”对于北京商报记者提出如何鉴别旭格产品真伪的询问,钊立军也只能摇了摇头,表示市场上真假旭格几乎各占一半,“鉴别真伪只能靠看,懂的人一看就了解是否是真的。”
旭格门窗国门1号专卖店工作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他们也是正规授权的,但北京商报记者索要授权证书时,她并未拿出,只回答“我们肯定有,旭格专卖店销售的都是正品,买到假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是内行一眼就能看出真假来”。
“旭格不是一个门窗品牌,而是系统材料提供商,只对系统材料负责,不提供玻璃和安装,玻璃、安装的标准都是授权工厂和经销商自己掌控,旭格起不到多大的管控作用,实操都是靠各个授权工厂。”中国建筑系统门窗联盟新闻发言人冯涛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旭格确实存在产品真假难辩、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小零售店会去别的门窗厂拿货,即使材料是真的,也并不全是旭格授权的工厂加工的,其他人也可以从门窗厂拿货,最终这个门窗厂生产的产品流向哪个终端用户家里,很难查得清楚,有些人受利益驱使可能会做各种动作。况且,市场上还充斥着一些假的材料,消费者没有能力辨别材料的真伪。
一位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旭格之所以零售终端混乱,是因为它本身并不生产门窗,只向生产厂商输出设备和材料。零售终端的门店,要么是旭格的授权工厂开的,要么是这些工厂授权的经销商开的,旭格也并不直接管理这些零售店。
该知情人士还透露,旭格在德国就是这样的管理模式,不直接管理零售市场,只授权工厂生产,单是北京区域,旭格就授权了六七家工厂生产。取得旭格的生产授权并不难,花两百万元购买设备和材料就能拿到授权,之后能自己接工程、接订单、开店,也能更加进一步授权其它经销商开店,为其供货。比如北京商报记者走访的旭格专卖店,居然之家北四环门店是北京嘉信德贸易有限公司开的门店,北京嘉信德贸易有限公司同时也拥有工厂,旭格对其工厂进行生产授权,而国门1号的门店,则是旭格一个授权工厂再授权的销售门店。
知情人透露,对于授权工厂,旭格管理也并不严格,“以前都不怎么管,既没要求一年提货量多少,也不会去对比提货量和销售额来判断工厂是否掺用国产材料,最近几年启动‘优质合作伙伴评估体系’也就一年来工厂看一次”。
美驰门窗董事长张立群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旭格这种模式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最终加工的产品质量有点失控,虽然用的是旭格那套系统,品质有一定保障,但工厂不一定100%使用旭格材料,有可能只使用90%、80%甚至更低比例,其他的用国产材料替代,如此一来不同授权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不相同,二是市场上出现很多假旭格,市场混乱导致价格竞争,甚至会出现几家旭格同时竞争一个标的,低于正常价格也能做,真真假假就很难说,况且消费者并不专业,很难辨别谁真谁假。
对零售店的“不管”,还导致了一个结果:即使在网上官方旗舰店直接下单也不一定能够买到旭格正品。2020年7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咨询京东商城旭格旗舰店,客服人员表示,“旭格全部的产品,都是公司统一提供的,当地负责为客户定制尺寸和安装,可以绝对保证都是正品。”面对北京商报记者对于生产及工厂的追问,他透露,型材是上海旭格生产,五金和配件都是德国原装进口,授权工厂就是定制尺寸的,并不生产型材,到客户家的产品都是从当地授权工厂发货。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即使在官方旗舰店购买,也是派单到当地授权工厂,而旭格对授权工厂的生产、安装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零售门店还基本撒手不管,这就导致消费者从官方旗舰店买到的产品,也未必有品质保障,甚至有可能被调包。
“旭格并不直接管理零售门店,也不限制授权工厂的零售区域,导致国内零售端出现混战局面。”钊立军认为,要解决这一个问题,需要改变原来的模式。他提出,目前旭格在全国有100多个授权工厂,可以从中精选几家工厂,升级为生产基地,严控产品质量与品质,为所有零售终端供货,并统一管理零售终端。
据了解,钊立军的这个建议并未被旭格中国总部采纳。旭格中国区总裁几个月前刚换了人,针对零售端太混乱的现状,准备有所动作,慢慢的开始调查各个零售终端,下一步可能会将合乎条件的零售店纳入统一备案管理,不合乎条件的则予以取缔。对此,北京商报记者多次致电采访旭格中国区销售总监李彤,均未得到回复。
旭格只是洋品牌门窗管理混乱的一个代表,实际上,除了威卢克斯等少数几个品牌是原装进口以外,大多数洋品牌都是本土生产。“门窗是非常细分的市场,运输难,非标定制,关税、运费昂贵,绝大多数洋品牌都是本土生产。”一位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洋品牌在国内授权工厂生产是一种常见的模式,很多洋品牌在国外就是卖材料、卖设备、卖系统,进入中国也是复制同样的模式,对零售终端的放任,导致市场之间的竞争无序。
“洋品牌终端管理混乱,损害消费者利益,人人都是自媒体,信息如此通透的今天,这样的形式不会长久存在。”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门窗专委会秘书长郑珊珊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正常采访时称。
混乱的市场、无序的竞争、真假难辨的产品,买门窗其实没必要“崇洋”,本土国产品牌在管理与品质管控上更具优势,也呈现出更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在全世界内,旭格的实力都很强,技术、产品等方面都是国内企业学习的对象,但目前在中国的经营模式就是授权给工厂,由于代工厂很多,在趋利避害的商业逻辑下,每家工厂都想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而不是把品牌运营好。正是这些洋品牌在国内终端市场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才给国内系统门窗品牌的发展提供了一片蓝天。”沃伦门窗董事长车晓娜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